白芷学名:Angelica dahurica。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以独枝、条粗壮、体重、质硬、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切片,生用或炒用。
药材鉴别
药材呈长圆锥形,头部较粗,长10~25cm,直径1.5~2.5cm。状如胡萝卜,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俗称:“疙瘩丁”,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质硬气芳香,味辛,微苦。“疙瘩丁” 指白芷药材外皮的皮孔样横向突起。
饮片鉴别
饮片横切,呈类圆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黄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杭白芷),或 近圆形(禹白芷),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2,皮部散在多数棕色油室点。质硬气芳香,味辛,微苦。
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主要鉴别要点:
杭白芷、川白芷:类圆锥形,具明显棱脊,“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纵行,饮片形成层环近方形。
禹白芷、祁白芷:呈长圆锥形,棱脊不明显,“疙瘩丁”散在,饮片形成层环近圆形。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毫升,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清液1毫升,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毫升,振摇,滤过。取滤液 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纳米)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毫升,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毫升各含1毫克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微毫升,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 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纳米)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白芷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