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苗的栽培:
(1)选地整地
一般多选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栽前要求精耕细作,耕深2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1米左右,20-30厘米畦间排水沟深。畦长视地形而定。北方多做平畦。
(2)种植方法
1.分根繁殖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不空心、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4个,作种。芍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一般收1亩芍芽头,可栽3-4亩。
芍芽头**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在室内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或在室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芍药8-10月种植,过晩芍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按芍芽
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栽4000-4500株。穴栽,每穴放芽头1-2个,埋在地下3-6厘米为宜,盖熏土并施人粪尿,覆土细堆成馒头状小堆,以利越冬。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发前平土。
2.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时于果微裂时及时采摘,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幼苗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白芍苗栽培时的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安徽亳州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拔开,让根部稍稍露岀,晾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2.追肥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粪尿;第2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200公斤。第3年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500-2000斤。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加**铵10公斤
遴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下。
3.灌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4.摘蕾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及时将花蕾摘除。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