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药都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为您介绍白芍苗

更新时间: 2024-06-14

背景技术:

白芍苗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驰名中外,其根可入药。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白芍是常用家种大宗药材,需求量巨大,产地集中,生长周期长,需求刚性,较容易存放,不仅是众多药商长期追逐的对象,也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户乐于参与的品种。白芍虽不是**药材,却是很多方剂不可缺少的配伍。饮片用量**的饮片加工产业链,年需要量在4000吨左右。

芍药苷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较高并且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并被药典作为评价白芍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但是白芍的生长期特别短,从春季出苗到叶黄茎枯仅有短短5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其茎叶长满垄至其茎叶枯黄的时间则更短,这不利于白芍根的生长,从而导致白芍的产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白芍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白芍产量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白芍的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白芍种植过程中生长条件,从而促进白芍根部的大量分化生长,显著提高白芍的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芍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床整理:整地做苗床,覆膜;

(2)、秋季播种:9月中下旬,按行距15-18厘米开沟,深2-3厘米,在沟内按粒距3-5厘米播入种子,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翌年4月上旬出苗,每亩播种量3-4千克;

(3)、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深翻,深翻前施底肥,然后耙细整平,做宽1.2~1.5米的畦,畦间开排水沟;

(4)、定植移栽:在3-4月,在畦面上,将1年苗龄的白芍苗以行距40-60厘米、株距50-70厘米,深30-40厘米栽种;

(5)、田间管理: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壮苗肥,第二次在4月下旬,施长根肥,第三次在10~11月间,施促根肥;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干旱时,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除;

(6)、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7)采收和加工:定植后的2-4年,于9月采挖,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上述一种白芍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有机质能促进白芍的生长,透水性好能减少白芍的发病率。

其中所述的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优选的,所述的底肥施用量为每亩腐熟农家肥3500-4500公斤、过磷酸钙10-25公斤、磷酸钾10-15公斤;底肥用量过大,造成定植时幼苗成活率低,底肥用量过小,白芍长势差,产量降低。

其中,所述的深翻深度为28-32厘米,深耕能提高土壤透气性,减少病菌生长,增加白芍根部生长。

上述一种白芍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壮苗肥为磷酸铵和尿素按质量比1︰1的混合肥料;壮苗肥的用量为每亩40-60kg,用量过多,造成肥料浪费,植株长势过剩,容易倒伏和患病,用量过少,植株长势差。

其中,所述的长根肥为过磷酸钾和过磷酸铵按质量比2︰1的混合肥;长根肥的用量为每亩15-30kg,用量过多,造成肥料浪费,用量过少,植株根部长势差,产量低。

其中,所述的促根肥为磷酸钾;促根肥的用量为每亩10-20kg,用量过多,造成肥料浪费,用量过少,植株根部直径小,白芍产量低。

一种白芍的种植方法,通过施用特定化肥配比的肥料,调控白芍的生长状态,达到提高白芍产量的目的;通过上述方法种植得到的白芍产量高,满足人们对白芍越来越大的需求量。


上一篇:白术种植介绍

下一篇:白芷种子简介